——記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、資興局機電總廠車工班班長鄒正龍
本報通訊員 肖繼業(yè) 黃小波
車床飛旋,奏響生命的樂章;鋼屑飛濺,盛開奉獻的禮花。車床旁,資興局機電總廠車工班班長鄒正龍正專心致志地忙碌著,一件件工業(yè)產(chǎn)品在他手中漸漸成型,汗水和鋼屑在他棱角分明的臉孔大寫意。
今年53歲的鄒正龍,自1970年參加工作以來,擔任班長25年,上義務班1200余個,37年如一日在車工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辛勤勞作,默默奉獻,任勞任怨,多次被總廠和資興局評為先進個人、文明標兵和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。
學技術? 從精字上下功夫
在機電總廠,幾乎所有的一線工人都有一技之長,鍛、鉚、焊、鉗各顯身手,在這技術工種較密集的行當里,車工更是有“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”之說。
1970年,未滿17歲的鄒正龍走進了當時的機修廠,開始了做一名技術工人的漫漫路程。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靠的是“勤能補拙”的精神, “多問、多看、多做”成了他快速“出師”的一道經(jīng)驗。
2006年,班里為焦電公司做大模數(shù)三頭鍋桿和大直徑壓風機的活塞加工任務時,由于工件精度要求高,車工班其他同事都覺得沒有把握完成此項任務。鄒正龍勇挑重擔,自告奮勇接下了任務。隨后,他將圖紙帶回家,反復查找資料,按照設計要求,調(diào)整刀具角度,調(diào)整切削速度,結果他成功了。不僅為廠里節(jié)約了一大筆外托加工費,也為往后此類大型工件的加工積累了經(jīng)驗。
由于技術過硬、領導信任,鄒正龍手頭的活就多。又因為是班長,分配任務時,他盡量將苦活、累活和難活留給自己。2002年以來,分廠開始小批量生產(chǎn)JD-11.4絞車,車制直徑達600毫米絞車滾筒的加工任務落到了他的身上。絞車滾筒的直徑大,上車床不好固定,他就自己設計工裝夾具,較好地解決了加工問題。他還根據(jù)工作實際改善工裝夾具,改進工藝和加工方法,使工效提高了一倍。
抓安全? 在堵漏中保質(zhì)量
作為班里的安全第一責任者,鄒正龍時時處處起著模范帶頭作用,并影響著身邊的職工。
2005年7月,班里一名職工因違章操作,戴手套操作車床被絞入,造成右手中指骨折。事故發(fā)生后,鄒正龍于當晚組織全班10余名職工進行了安全操作規(guī)程學習,并召開了事故分析會,同時在班內(nèi)約法三章:不準戴手套操作車床,不準酒后上班,機床不能帶“病”運轉。
總廠實行安全連帶追究責任后,鄒正龍完善車工班安全管理制度,對擋屑屏進行了全部規(guī)范。在他的帶領下,車工班全體職工都能自覺安全生產(chǎn),多次評為總廠安全先進班組,在總廠開展的黨員身邊無事故競賽活動中,擁有6名黨員的車工班兩次跨入先進行列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無三違班組”。
在生產(chǎn)中,鄒正龍深深懂得質(zhì)量興廠、質(zhì)量求生存的道理。在班里工作安排時,他因人而異,按工件難度大小和職工技能高低合理分配,在工藝下達個人之前,自己首先熟悉產(chǎn)品工藝,并根據(jù)實際提出施工建議、注意事項。針對在產(chǎn)品加工過程中不時遇到的一些困難,他召集全班人員,發(fā)揮集體智慧,攻克難關。而今,鄒正龍一人單獨操作GW61100、C630兩臺車床,他所加工的工件主要是工廠生產(chǎn)的成套產(chǎn)品的核心部件,這些工件的加工同軸度和平行精度度要求高,加工難度大、工藝復雜,不這生產(chǎn)任務緊,產(chǎn)品制作過程中,他從不偷工減料,蒙混過關,不合格產(chǎn)品絕不送檢。多年來,由他個人加工的工件合格率達99.5%以上,在總廠質(zhì)量月開展的優(yōu)質(zhì)品率競賽中,年年都是先進個人,他所在車工班消滅了廢品,產(chǎn)品綜合合格率99.2%。
爭貢獻? 以熱心腸創(chuàng)和諧
“幫助他人,就是幫助自己?!笔浅煸卩u正龍嘴邊的一句話。
作為班組年紀最長的、技術最好的老大哥,他對所有人的幫助都是不遺余力的。班里曾經(jīng)有一名青工因為一年學徒期到了還沒有掌握車工基本技能,產(chǎn)生厭學情緒,鄒正龍知道后,跟他促膝談心,了解他厭學的原因,主動與他結成技術幫助對子,每天細心跟他講解各類工件加工過程中的要領,并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借給他閱看。通過一個月的導師帶徒,這位青工克服畏難情緒,而今成為班里的骨干。
2004年,一名曾經(jīng)有吸毒史,剛剛從勞教所出來的青年想學技術,找到了分廠,分廠把他安排到鄒正龍身邊。由于該青年先前對車工只懂得一些膚淺的基本知識,加上精神狀態(tài)不是很好,帶起來相當吃力,但鄒正龍的責任心促使他下決心幫人幫到底。隨后,他一邊趕制車間分配的生產(chǎn)任務,一邊悉心地指導學徒識圖,如何根據(jù)工件選用刀具,手把手地教他磨刀,并放手讓他去車一些難度不大的工件,還經(jīng)常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,真正做到了“掏心掏肺”。經(jīng)過近一年的努力,該青年掌握了車工的基本要領,并且能單獨操作50型車床。而今,他在廣東打工,靠一技之長自食其力,從一個失足青年變成了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。
2005年9月,班里一名職工的妻子住院需要一大筆錢,而分廠互助組的借支又有限額規(guī)定,這位職工愁眉苦臉。鄒正龍知道后,第二天上班從家里帶來1000元錢湊足了這筆治療費,幫助這位同事度過了難關。為了讓其安心陪護妻子治病,他又發(fā)動班里把他當月的任務量進行了無償承擔,使這位同事拿到當月工資。
|